治疗方法:
基本方:杏仁10g,苡仁30g,白蔻仁10g,滑石30g,通草10g,法半夏10g。
加减:伴口干、口苦、大便干、苔黄腻等,热重于湿者加枳壳10g,竹茹10g,瓜蒌仁10g,黄芩10g,伴身热懊加栀子10g,淡豆豉15g。
用法:水煎服,每日1剂,7天为1个疗程。
寐中汗出,醒后即止称之盗汗,《景岳全书・汗证》对汗证进行了系统的整理,张氏认为自汗属阳虚,盗汗属阴虚是就其多数而言,“此其大法,固不可不知也”,但“自汗、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,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,盗汗必属阴虚。”既掌握一般规律,又要了解特殊情况,张氏的观点符合临床实际。
本案盗汗由湿热所致。病性属实,湿热薰蒸,入于阴分,阴液不得内守,被逼外出所致。因此在治疗上清利湿热。湿化而热无所附,热清而湿无所存。故用三仁汤治之。方中杏仁苦辛,轻开上焦肺气,气化则湿亦化,蔻仁芳香苦辛,行气化湿;苡仁甘淡渗利湿热;法夏、厚朴,行气除湿;滑石、通草增强渗利除湿。组成轻可去实的方剂,用于湿热盗汗,每奏良效。